意见反馈

邮箱:

内容:

青年记者:美国华文免费报刊的兴起和特点
2007/7/5 0:00:00

               文章来源:青年记者   时间:20070517
               敬请注意:新闻转载,新闻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

作者:● 邓绍根

目前,世界各地免费报纸潮流方兴未艾,不断引起新闻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热情。在这股汹涌澎湃的潮流滩头,也兴起和活跃着一支海外华文免费报刊队伍。其中,美国作为世界传媒的第一强国,也是海外华文传媒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美国免费华文报刊是海外华文免费报刊中数量众多、最具代表性的群体。

  美国华文免费报刊的兴起

  美国华文免费报刊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210月,波士顿华美福利会依靠华人捐款,创刊出版《舢舨双周》,该刊初为华英合刊的月刊,后改为双周报,主编奥琅弼,发行人李秋门,华文编辑宋明怡。它成为美国第一份免费发行的华文报刊,揭开了美国免费华文报刊的序幕。1976年,旧金山出版商谢汉屏创办《商报》周报,这是旧金山第一家免费报。197911月,《中国日报》在美国洛杉矶问世,是一份服务旅居洛杉矶地区侨胞的华文报纸。
  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华人不断增加,居住地域不断扩大,美国华文免费报刊不断创刊,数量和分布地域也不断增广,数量达10余种之多,地域多集中在纽约。19834月,一些来自台湾的留学生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创办对开双周报《华府邮报》。19852月,美国侨居纽约的青年马锦儒创办起《华府商报》,由今日华埠出版社出版,中文书报杂志社发行。198610月,杨文瑜等台湾知识分子在纽约法拉盛创刊《美东时报》,随着事业发展,先后创办起有单独编号出版、单独社委会的《地产周刊》、《茶余饭后》、《皇后晚报》、《风云杂志》。 198711月,陈玉玺、陈国坤在纽约法拉盛创办《亚美时报》。19887月,老报人梁声泰等在纽约创刊《纽约新闻报》,每逢周一出版。同年,纽约市华人陈家美、王耀明和刘御洲等出版了《地产快讯》,后改名《地产工商快讯》,并增出了《侨社快讯》。 19893月,司徒洪等在美国西雅图创办《华人商报》。同年5月,纽约精艺商业服务与广告公司出版发行了《美华世界》。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华人办报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办报的成本,办一份华文报刊不像过去那么困难,美国华人新闻事业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向前发展的新时期。华文免费报刊也相继问世。19903月,宋秀兰等在大洛杉矶地区圣基博创刊《新生报》。同年11月,黄运礼、徐美禅在马里兰州创办《华盛顿新闻》;19921月,朱碧生在费城创刊《中华周刊》;1995年,旧金山翡翠卫星电视台出版《翡翠电视月刊》;同年7月,《中餐通讯》创刊,以直接邮寄方式发行,在美中、美东和美西中餐馆间免费派发;19962月,张纯青在内华达州创办《拉斯维加斯时报》;1997年,周续庚、唐前和周佳利等在马里兰州出版发行《美华商报》,是一份以家庭成员为主办的周刊,也是全美第一份以简化汉字排印的华人报纸 19997月创刊,张大卫创办《芝加哥华语论坛》,以文摘为主,兼有新闻与评论,逢双周三出版;同年9月,旅居达拉斯地区的爱国华侨李景明独资创办全美第一份中文晚报《美中晚报》,在达拉斯华人社区及休斯敦、奥斯汀地区发行。
  新世纪以来,由于世界中国热的持续升温,美国华人数量和地位的日益提高,又有一批华文报刊加入了免费发行行列。《大地特律时报》、纽约《美洲时报》、《中国新闻周刊》(美洲版)、《太平洋时报》、《公论报》、《美洲新闻》、《文化与生活》(芝加哥)、《新州周报》、《新象》、《华盛顿邮报》、《丹佛时报》、《大纪元时报》、《多维时报》、《今周刊》杂志等纷纷出现。
  总之,美国华文免费报刊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到现在,数量已达40—50家之多,遍布美国各地。在华美国人聚居的社区,免费华文报刊随时、随处可见。这些免费华文报刊一般在华人超市、便利店、中文学校、中餐馆、银行等华人流动较多的地方设有报架免费取阅。特别在超市出口处,当华人购物完后,便能见一溜摆放整齐有序的免费赠阅的华文报刊笑脸相迎。这已成为华人较为集中地区超市的一大景观。

  美国华文免费报刊的特点

  美国华文免费报刊走的是同其他免费报纸相同的模式,即免费赠报,以广告养报。报刊的生存主要靠当地华人经营的商店、餐馆、车步行、律师、房地产中介等刊登的广告支撑。它们除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等特点外,还有一些特点。如许多办报人员具有丰富的办报经验、热衷于华人的社会公益活动等,但最鲜明的特点是:品种多样。
  从刊期上来看,美国华文免费报刊有日报、晚报、周报、双周刊和月刊。
  从内容上看,美国华文免费报刊分社区、商业、休闲和时事报刊等报刊。
  所谓社区报刊,就是以一个或大或小的华侨、华人群体为对象的报刊,如波士顿《舢舨双周》、《洛杉矶时报》、纽约《美东时报》、《华盛顿邮报》、《丹佛时报》和《华府邮报》等。这些报纸的宗旨是传播社区资讯、促进社区了解,为社区华侨、华人服务;并从本地华人工商界获得广告支持。
  时事报刊,如《中国日报》、《亚美时报》、《纽约新闻报》、《拉斯维加斯时报》、《新世界时报》、《美洲时报》、《美洲新闻》和《新州周报》等。洛杉矶《中国日报》创办宗旨是弘扬中国文化,协助旅居南加州的华侨了解世界大事,其中更着重于美洲地区新闻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教育等大事。它是美国华文报纸中,报道中国大陆版面最多的华文报纸之一。
  商业报刊,如旧金山《商报》、纽约《地产工商快讯》、纽约《华府商报》、西雅图《华人商报》、马里兰州《美华商报》等。《美华商报》的创刊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团结海外华人,促进美中经贸交流,繁荣华人经济,内容以介绍中国的投资环境、招商项目、市场需求为主。该报在1997年秋创刊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很快便在马里兰州大华埠地区的4种中文报纸中崭露头角,发行量很快上升到2.5万份,每到周末,一些中文报刊摆放到华人书店、中餐馆里时,《美华商报》往往是最快被拿光的,深受华人社会青睐。如今,《美华商报》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华文报纸,被许多华人读者称誉为美国版的《人民日报》
  休闲报刊,如《美华世界》、《翡翠电视月刊》、《中餐通讯》和《多周刊》等。《美华世界》封面和广告插页为彩色印刷。有少量财经方面的报道、分析,余则刊登知识性的休闲文字。如1990年第20期,只有关于美国股市分析的一篇文章,大量篇幅是旅游见闻、食经、医疗、影视明星、短篇小说。《翡翠电视月刊》内容为翡翠卫星电视台的娱乐动态和节目资讯。《中餐通讯》是全美首份,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份以中文出版,免费发行的餐馆业专业杂志。面向全美近四万中餐馆发行,其创刊宗旨在于促进各地中餐馆间的信息交流,协助分散在各州各地的中餐馆尽快捕捉到美国餐馆业最新趋势及发展动态,增强中餐馆的市场竞争力;并引进西餐良好的餐馆经营管理经验,辅助中餐馆完善其服务与管理,以最终达到提高中餐在整个美国餐饮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从美国到加拿大,整个北美地区都可以免费收到它;约30万的华人餐馆从业者可以读到它。
  其他,还有宗教刊物,如以服务基督教友为主的《新生报》。

  展  

  美国华文免费报刊,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有些华人聚居较多地的华埠,如纽约,免费的华文报刊就达近十种之多。在华盛顿外围的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州,居住着大约13万华侨华人。免费华文报刊就有《华盛顿新闻》、《华府邮报》、《美华商报》和《新世界时报》等。在新泽西,有《多维》、《美洲时报》、《大纪元》等三份大报,《新州周报》、《新象》两份小报,另有一份《今周刊》杂志。它们不仅要和收费的华文大报竞争,而且免费报刊间也存在着残酷而激烈竞争,如广告市场和读者市场。正如侨胞刘淑琴女士不无感慨地说:中文报纸这么多,哪看得完呀,只好选择拿几份带回家看了。
  竞争如此激烈,但由于一系列有利因素的存在,美国华文免费报刊将会越来越多。从20世纪80年代大陆新移民涌入美国后,华文免费报刊风起云涌,创办高潮至今还方兴未艾。这个趋势形成的原因,首先是美国华人数量的激增。到1990年,美国华人数量已增加至1645472人,约为1970年的4倍。据介绍,2004年有2200万中国人走出国门,是25年前的100倍。这就为免费华文报刊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读者市场。这些新移民与老移民相比,更具开拓性。他们是以事业的发展而不是锁定传统华人聚居地为安家落户的选择,因此形成了华人群落的新聚居地;其二,在四大华文报刊《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和《侨报》当天不能送达的地方,华文免费报纸找到了他们生存的空间。即便能送达,其新闻报道的涵盖度已无法满足其他城市读者对当地华人新闻的需求;第三,由于华文出版科技的发展简化了从打字、编辑、排版到印刷的流程和工序,也由于发达的华文新闻网站提供了可兹共享的新闻源,从而大大降低了出版报刊的成本。另外,这一趋势,也逐渐被华文业界所认同。如美国华人报业大王方李邦琴女士在2001年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就谈到对免费华文报刊的认识。她说:报纸只是供给新闻,所以应该赠阅。从成本来看,每份报纸所收的报费要超过每份报纸印出的费用,绝大多数日报是以广告收入为基础,如果是免费供应的话,读者自然增加,广告商也就多买广告,这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美国华文免费报刊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它们逐渐融入了当地华人的生活,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成为当地华人文化的重要因素。美国各地华人都有到超市拿华文报纸回家作为周末文化消遣的习惯。华人生活如看病找医生、超市打折采购、中餐馆聚餐、房屋买卖装修、孩子补习等都依赖这些报纸上的资讯广告。它们对华人族群融入主流社会、凝聚华人文化、维护合法权益、宣传大陆政策、加强与各族群沟通互动、介绍祖国进步和繁荣、促进国内外华人商业活动等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注释:
  王士谷:《海外华文新闻史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来源:青年记者2007年第7期

编辑: 栾晓磊